第(3/3)页 “不敢,下官不敢...” 楚丰年确实不服,但不服能怎么样?不还得憋着? 难不成他不服就能对着赵洵一通输出? 至于青山县县令宋良朋则是自始至终不发一言,保持着五体投地的姿势。 反正天塌下来,有楚刺史顶着。 只要有楚刺史在,他就不用担心担责任的问题。 “前不久贺州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地震,州城建筑损毁严重,百姓们的衣食住行都面临诸多问题。下官身为贺州父母官,是忧心忡忡,茶饭不思啊。” 楚丰年来之前早已经打好了腹稿,此刻便如同滔滔江水倾泻而出。 “思来想去,下官觉得吃是最重要的。有道是民以食为天,只有解决了吃的问题,其他问题才有谈论的必要。” 楚丰年顿了一顿,见赵洵仍然没有发表意见,叹声道:“州城中的粮食之前水灾的时候已经见了底,所以下官只好再去邻近县城想办法。恰好青山县县令宋良朋说青山县城中应该还有一些存粮,下官便星夜驰去。” “哦?” 赵洵见楚丰年写起了小作文讲起了故事,心中直是又气又笑。 拜托啊老哥,你编故事的时候能不能动一动脑子,这逻辑都不能自洽好不? “所以,楚刺史你在青山县县衙一待就是半月?粮食可筹集妥当了?” 赵洵的一番发问直切要害。 青山县本就隶属于贺州城。 县城距离州城最多一日就可抵达,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日内楚丰年就可以带着粮食和人返回州城。 可楚丰年在青山县待了小半个月,当赵洵是傻子吗。 来之前楚丰年急的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,自然没有仔细考虑这些细节。 如今被赵洵问起,他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。 “这...” 见楚丰年犹豫不决,县令宋良朋只能咬着牙道:“刺史大人,都什么时候了,您就不要再把责任往自己肩上抗了。都是那些青山县的乡绅不做人子,是一点粮食都不愿意拿出来赈济百姓啊。” ... ... 第(3/3)页